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

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

下载APP
终身免费阅读

添加到主屏幕

请点击,然后点击“添加到主屏幕”

快眼看书 www.yankanshu.org,秦殇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!

    第二十节:书房对策安天下,政事杂乱从长计。

    (44)

    易铭亦兴致高昂,将这几天所思所想,又考量了一番,这才说道:“我前些年曾经做过最小的一个官,想来你最清楚不过的,我当了一段时间的村支部书记。你可不要小看这芝麻绿豆大的官,却关键得很,比如村一级的党、政两司构建,麻雀虽小却五脏俱全,这可是我们共产党重要的基石。只有党的基层组织健全了,才能有效贯彻施行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,因为这一层组织直接面对普通大众。同时,这一级组织还是联系党和人民的桥梁和纽带,我在担任这一职务时,虽然权利有限,各方限制也多。但我发现,通过这村、居等基层组织可以做的事很多。大到贯彻路线方针政策,小到解决生活中鸡毛蒜皮的小事,如果能真正加强这一级的建设,从机构、人员、待遇上提供强有力的保证,最大限度发挥这一级组织的功能,那么我们党当能永立于不败之地。我想问你,你们自上而下建立了这样的组织了吗?”

    李千秋听罢竟一时愣住了,问道:“你是说建立一个政党和完善它的各级组织架构?”

    易铭答道:“正是,我以为在现有条件下,没有什么比这个更为行之有效的了,你不是说我们属于“外来势力”吗?要想在这里站稳脚跟并有所发展,我们必须团结和吸纳本地的原住民,让他们和我们充分紧密结合在一起。而在这里建立推广党的组织,或许可以达到这种目的。你怎么看?”

    李千秋说道:“我虽然同意,但仅仅这样,应还不够,不知你还有什么样的设想?”

    易铭想到这里,对李千秋说道:“在我的时代,在遵义召开的遵义会议,是*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。这次会议,确立了*在党和红军中的领导地位,结束了王明“左”倾教条主义在党内的统治,从而使党领导的民主革命和革命战争转危为安,转败为胜,大大加快了中国革命胜利发展的进程。

    遵义这座城市是一座光荣、伟大、神圣的城市,真是不可思议,此时此际,难道我们的所作所为,又或将改变中国和世界的历史,遵义又一次成为左右历史进程的光辉之城!

    我想:既然白山黑水的赫图阿拉都可以走出大清朝,改变中国的历史。那么我认为茫茫娄山的遵义也能完全做到,何况你前期已经做了那么多,事情也在按照有利于我们的方向发展。

    眼下我想通过建立完善这个党的组织,理顺党政军务,以期各尽其职、各负其责。通过把黔北一地的各族人民组织起来,广泛发动民众,团结带领他们,走出这中世纪的黑暗。至于下一步,就是在条件成熟时,东下江南,北进中原,进而统一天下。你看这是不是可行?”

    李千秋自然赞赏,说道:“我看行,那么你是要再召开一次“遵义会议”吗?”

    易铭笑道:“我正是这样想的,我不但要通过召开大会,作出影响深远的决定,制定切实的方针政策,推动建立党的组织。我还要完成政治体制改革,建立健全行政架构。同时,要建设一支思想过硬、作风优良、纪律严明、保障有力的军队,这可是我那个时代的*说的。除此之外,我还要推动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,因为邓爷爷说过:“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”,我对此深信不疑。”

    易铭话及于此,突然间想到英国著名学者、世界著名科学家李约瑟,在抗日战争时期曾经到过遵义、湄潭讲学。那时浙江大学西迁遵义、湄潭等地办学,他被浙大师生在艰苦的环境下,那种浓厚的学术氛围和诸多的论文所吸引。回到英国后,在《自然周刊》上发表文章中写道:在重庆与贵阳之间叫遵义的小城里,可以找到浙江大学,是中国最好的四所大学之一。他甚至把浙大与他的母校剑桥大学相提并论,称浙大为“东方剑桥”。此人后来写下了《中国科学技术史》,在西方引起巨大轰动。但有个问题一直困扰着他,那就是:既然古代中国在科学技术上取得了如此辉煌的成就,但为什么现代科学的产生为什么在西方而不是在东方?

    所以易铭想:是不是改变历史的进程,竟要由这儿发端,遵义将在分岔的另一个世界里,又一次成为改变中国甚至世界社会发展进程的历史转折,国家、民族的希望又不可避免地和这座城市联系在一起。

    李千秋一时没有说话,见此情况,易铭又道:“我思来想去,觉得眼下要做的事太多,纷繁复杂,无甚头绪。但择其紧要的,归纳起来,无非就是建立党的组织、整顿军队、确立新的政治体制并推行新政,大力推动工业技术革命。

    从这里开始,我们将建立一个代表最广大人民利益的政党;建设一支服从命令、听从指挥、勇敢顽强、严守纪律,能坚决完成任务的革命军队;应当确立一种合理的、进步的、文明的、科学的政治体制;还应当建立广泛的、门类齐全的工业体系。让这里成为自然科学的圣地,由这里将产生新的科学思想,新的技术运用,让工业技术革命在这里开花结果,带来真正意义上的变革;除此之外,加大教育事业发展,提升国民素质。”

    李千秋沉思良久,说道:“我还真自愧不如,你的这些设想我也想过,只是一时难以面面俱到,应当循序渐进逐步发展。”

    易铭问道:“现在我们这二十余县,县这一级都是什么人在当家主政呀?”

    李千秋答道:“大多都是前明的旧官吏,你知道,义军主体本就农民,文盲多、粗人多,大多只懂得杀人放火,不会提笔写字,对于司法、行政的一套,不能胜任。

    我们早些时候,为了笼络当地势力,取得各方面的支持,我们不但沿用旧官僚体系代为管理地方行政事务,我们还与土司势力缔结联盟,制定了平等相待的民族政策,相互尊重,他们后来愿意接受我们的领导。

    还有就是我们的军士好大一部分都是从他们那里补充的,虽然在杨应龙的时代土兵战斗力尚可,当年还准备拉出去抗击倭寇的。但近年来,由于地处偏僻,兵源素质不高,当兵的动机不纯,... -->>
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

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

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

下载APP
终身免费阅读

添加到主屏幕

请点击,然后点击“添加到主屏幕”